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教育部关于公布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名单的通知

时间:2024-07-03 02:32:0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0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关于公布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公布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名单的通知


教社政函〔2003〕60号


  首批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专家评审工作已结束。经名刊工程领导小组审定,现公布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名单(见附件),请有关高校认真按照《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做好入选学报的建设工作,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名单

刊名
刊号
主管部门
主办单位
创刊时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N11-1561/C
教育部
北京大学
1955

文史哲
CN37-1101/C
教育部
山东大学
1951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N32-1084/C
教育部
南京大学
195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N11-1476/C
教育部
中国人民大学
198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N31-1142/C
教育部
复旦大学
193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N11-1514/C
教育部
北京师范大学
1956

思想战线
CN53-1002/C
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大学
1975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N35-1019/C
教育部
厦门大学
1926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N22-1064/C
教育部
吉林大学
195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N12-1027/C
教育部
南开大学
195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N61-1012/C
教育部
陕西师范大学
1960





南昌市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办法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办法
(1995年10月22日市人民政府令第35号发布施行 根据1997年12月28日市人民政府令第61号修正)
全文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有毒化学品和处理、处置废弃有毒化学品,必须遵守本办法。
进出口有毒化学品,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海关总署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化学品首次出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办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有毒化学品,是指列入国家和本省、市优先环境管理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
第四条 市环境保护局是本市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
市公安、卫生、劳动、工商行政、化工、商业、交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做好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有毒化学品和处理、处置废弃有毒化学品、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采取严密防范措施,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第六条 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有毒化学品的单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能提供有毒化学品安全标准;
(二)有预防和消除污染的措施和设施,有事故应急处理装置;
(三)生产、储存和使用地点不在居民区和水源保护区内;
(四)有防治污染的管理制度、管理机构或者人员。
第七条 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有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市环境保护局申报,填写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申报表。市环境保护局应当在收到申报表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发给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发给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证书;并给予书面答复。
经营有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取得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证书后,再向市商业局申领《南昌市化学危险物品经营许可证》。
第八条 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有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在立项时委托有评价资格的单位对有毒化学品可能引起严重事故的因素、危险和预防措施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并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对评价报告进行论证。
有毒化学品建设项目经论证通过后,方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第九条 储存有毒化学品必须使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柜),符合有关安全规定,设置污染防治设施,配备专人负责管理。
第十条 需要运输有毒化学品的单位,必须在每次运货的15日前向市环境保护局和市公安局申报所运货物的名称、数量、包装方式、运输方式、运输路线,经市环境保护局核准并取得市公安局颁发的运输证后,方可运输。
有毒化学品运输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由市环境保护局考核合格后发给证书。
第十一条 处理、处置废弃有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将其处理、处置方案报市环境保护局和市公安局,经批准后,由市环境保护局和市公安局现场监督实施。
无能力处理、处置废弃有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市环境保护局申请,由市环境保护局和市公安局委托有关单位代为处理。
处理、监测费用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十二条 有毒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责任单位和人员必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及时通报受到或者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和公安、劳动等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 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立即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组织事故污染状况监测,对事故性质和环境影响进行认定,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调查报告。
第十四条 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害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市环境保护局给予处罚:
(一)未取得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证书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有毒化学品的,责令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二)储存有毒化学品未使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柜)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下罚款。
(三)运输有毒化学品未向市环境保护局申报的,对运输单位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运输有毒化学品的人员未经过培训,对单位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运输人员处以警告或者100元以下罚款。
(四)未经批准处理、处置废弃有毒化学品的,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造成有毒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环境管理登记费由市环境保护局会同市物价局提出意见,按规定权限报经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发布前已经从事有毒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的单位,必须在本办法施行之日起3个月内补办有毒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证书。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0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生委,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生委:

江泽民总书记在2002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这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002年是推进综合改革的关键一年,各地一定要认清形势,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总体思路和要求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学习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法》)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重点,继续抓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和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在大力推进16个地(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着力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关注并调查研究全国各地综合改革的探索、进展、实践和成果;加强对综合改革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指导;加大对综合改革的宣传力度,争取试点工作取得关键性的突破,为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创新探索和积累经验。

各地在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要突出抓落实、抓协调、抓作风。抓落实,就是着力抓好各地党政和计生部门已经制定的综合改革实施意见、方案和配套文件的组织落实,使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总结出有指导意义和可供各地借鉴的经验;抓协调,就是进一步动员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抓作风,就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推动改革深入,保证各项任务完成。

二、主要任务

(一)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强化对综合改革的领导。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纳入本地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抓住建立新的工作机制这个核心,落实各相关部门在综合改革中的职责任务。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改革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积极研究解决影响改革进程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改革不断深入。

(二)探索建立有效的计划生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按照《法》和《条例》的规定以及国家计生委、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计委等四部委文件(国计生发[2001]127号)的有关要求,抓住中央已经明确的计划生育工作“吃皇粮”的机遇,认真研究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保障问题。围绕保证基层机构稳定、人员待遇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正常运转以及切实保障向育龄群众免费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方面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新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坚决执行社会抚养费“收支两条线”规定,建立和完善收费、罚没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征管体制。

(三)积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认真落实《法》和《条例》所规定的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和扶持救助政策,继续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推动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和出台有关扶贫开发、社会扶助、社会救济及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政策和措施。

(四)研究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独生子女家庭的各种奖励优惠政策和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2002年,试点地区在这方面要狠下功夫,做出表率,并力争有所突破。

(五)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管理、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稳定计划生育机构,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落实基层计划生育机构、编制和人员待遇,乡一级必须保证依法行政和技术服务所必须的公务员和技术人员编制;村一级按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评议的原则,选聘年龄在35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计划生育专干,并落实好待遇。

(六)认真总结、推广本地区切实可行的成功经验,使之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机制。及时总结本地区在综合改革中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的经验,认真分析研究制约改革深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完善本地区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并取得成效。

三、加强综合改革的理论研究和舆论宣传

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理论研究。积极调动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两个积极性,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推动综合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综合改革的宣传。大力宣传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试点地区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宣传各地学习试点地区、积极推进改革的新气象,努力形成有利于深化改革的舆论环境。

国家计生委将在中国人口报、中国人口网上开设“综合改革论坛”、“综合改革在线”专栏,及时报道来自改革第一线的消息以及有关理论文章,加强信息交流和工作指导。

四、召开全国综合改革座谈会,举办综合改革培训班

国家计生委将于2002年第三季度召开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主题是总结交流经验,研究探讨问题,部署下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国家计生委将于2002年第四季度举办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计生委主任培训班,采用集中授课、座谈研讨、参观考察等方式,帮助试点地区的领导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各省(区、市)计生委要认真协调解决试点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加强对全国16个试点地(市)和试点地区的工作调研和指导,做好参加会议的有关准备工作。

二 ○ ○ 二年四月十五日